提高水平和成效 股票杠杆开户
加快推进国际经济中心建设,应当学会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问题,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,把握全球发展大势,增强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,做到对全球经济发展和产业变化、对世界主要城市群和主要城市情况了然于胸。
美国纽约、英国伦敦、日本东京等城市打造国际经济中心的经验相当丰富且多元,对上海加快推进国际经济中心建设具有启发意义: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强大,拥有较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生态系统;二是产业发展多元化,包括服务业、金融业、科技产业、制造业等,使得城市在面对经济波动时更有弹性和韧性,也有助于持续吸引企业家和投资者;三是全球化水平程度高,拥有多层次的国际交通网络、国际金融机构、国际组织、国际会议和展览中心等,是全球经济、文化和思想的交汇点;四是注重吸引全球各地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,能够提供优质的科研条件、经费投入、教育和医疗资源;五是基于一流的营商环境,让城市管理和服务也能激活生产力。
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,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实现新的突破提升。比如,善于从企业需求、产业发展出发,正确看待和巩固发展区位优势;保持战略定力,以钉钉子精神把看准了的特色产业做深做细,持续向高端迈进;提升办事效率,兢兢业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裉节问题,切实提升选择项目、沟通对接、落地项目的专业能力和本领。
要进一步助力提升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——
通过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、技术和人才,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,把上海建设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,代表中国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。
要进一步推动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——
研究显示,既能把产业做大,又能引领产业转换先机,是推进国际经济中心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。要着力推动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、高新技术产业转型,建成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。
要进一步增强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——
上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化大都市,应当通过完善市场体系、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,汇聚更多全球优质资源要素,做大总部经济规模,做强总部经济功能,并重视培育本土龙头和高成长性企业,推动有条件、有实力的企业跨区发展、跨国成长。
要进一步引领区域经济一体化——
上海作为长三角的龙头城市、核心城市,要引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都市圈和城市群,完善现代化、网络化、开放型、创新型的区域经济布局,更好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。
应当强调,加快推进国际经济中心建设,需牢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以改革开放为动力,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,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,进一步发挥实体经济的基础效用、金融服务的创新与融合效用、贸易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效用、航运资源的整合与提升效用、科技创新的引领与驱动效用,进一步提高抓深化、抓落实的水平和成效。
加快“三化”转型
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,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。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,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、支撑力。新形势下,“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”。
对国际经济中心而言,数字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的影响是全方位、深层次的。要善于抢占先机,加快“三化”转型,抓好工业服务业发展,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在垂直细分领域的技术迭代,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有更大的作为。
一是以科技创新和国家重大战略为引领,加快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。
创新是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灵魂。在原始创新、模仿创新、移植创新等多重目标上,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理应成为新趋势、新潮流、新产业、新产品和服务的引领高地,高度重视科技创新、制度创新、模式创新等。
对上海而言,一个重要抓手是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,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布局建设未来产业,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。在技术迭代中保持战略敏锐性,紧跟科技发展前沿,在多种技术路线和多种模式选择中找准正确赛道,做到前瞻布局、重点覆盖、动态调整。
二是以制度创新和市场开放为牵引,加快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和要素集聚。
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呼唤制度型开放,呼唤市场的开放,呼唤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体系。上海应当在更高水平开放中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,吸引高技术高质量外资,加强境内外市场联通,加快提升自身国际化能力水平。
比如,加强改革系统集成,扎实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,在临港新片区率先开展压力测试,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,提升制造业开放水平;更好发挥流量入口优势和进博会平台优势,聚焦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更高质量发展,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提升能级;创建“丝路电商”合作先行区,围绕跨境电子商务便利化加强规则对接、加快制度创新;依托东方枢纽,探索建设国际商务合作区,打造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新标杆。
三是以绿色发展和生态建设为保障,加快形成与壮大绿色生产力。
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。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,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。上海有很好的治理基础和文化传承,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,加强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,实现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。
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,做强绿色制造业,发展绿色服务业,壮大绿色能源产业,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,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。同时,以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为牵引,加快先进绿色技术应用,加强以成本为核心的技术路线比选,发挥新型能源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。
四是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,加快构建新型生产关系。
马克思主义认为,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。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,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产关系就是一劳永逸的永远先进,而是有一个不断完善调整的过程,比如,我们从计划经济变成市场经济,就对很多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。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,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。
新形势下,在增强改革自觉、强化改革担当、形成改革合力、放大改革效应上,上海应当有更大的作为。比如,通过经济体制改革、科技体制改革、教育体制改革、人才体制改革等,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、卡点。
在打造人才高地方面,要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,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,着力培育造就卓越工程师、大国工匠,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,不断提高各类人员人才素质。
同时,健全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,激发劳动、知识、技术、管理、资本和数据等要素活力,更好体现知识、技术、人才的市场价值,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。
(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〈国家行政学院〉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、一级教授) 股票杠杆开户